军调谈判:张治中苦劝多给中共8个师,蒋介石摔笔大骂你就是共党
国民党著名将领张治中,一生干了许多奇事,他备受蒋介石倚重,却因军调期间为中共说话,请蒋介石多给中共留8个师的军队员额,导致蒋介石大骂:“你就是共党!”
作为国民党重要高层决策者,张治中为何有这样奇怪的举动呢?
一、蒋介石极其信任的大将
蒋介石很少对张治中说狠话,像文首这种话,是逼不得已说出来的。
蒋介石脾气极差,对待高级大员尤其是心腹,想骂就骂,有时骂得越狠,部下将领越高兴。为何?蒋颇有点江湖义气,打归打骂归骂,过后还会加以抚慰,所以打、骂成了有些蒋系心腹判断老头子对自己信任度的风向标。
军调谈判:张治中苦劝多给中共8个师,蒋介石摔笔大骂你就是共党
但蒋介石对有些人不敢打也不敢骂,而且还尊敬有加。这种人往往都是有大德高才、人格崖岸高峻的杰出之士,如民国文胆陈布雷。蒋介石不管再怎么江湖气,对真正的高人也是有所敬畏的。
张治中就是这样一个人。
张治中生于1890年,比蒋介石小三岁,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。1917年开始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护法运动。1924年因军事教育方面的杰出才能,被蒋介石极力邀请到黄埔军校,担任学生总队长。这份资历,奠定了张治中仅次于何应钦、陈诚的地位。
张治中的地位来自于他的才能。
国民党军组建之初,军队脱胎于旧军阀,军官教育、士兵训练、后勤供应、军事思想都很落后。张治中在保定军校受到正规化教育,虽然说不上多么一流、出来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,但在当时社会皆是文盲、军中皆是武夫的情况下,他的这份资历难能可贵。
军调谈判:张治中苦劝多给中共8个师,蒋介石摔笔大骂你就是共党
他在黄埔军校中辅佐蒋介石进行系统的军官教育,让新招入的学生学习西方军事知识,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,并接触革命思想。可以说,前几届黄埔生能为国共两党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军事人才,张治中功不可没。
尤其令蒋介石感到张治中重要性的是,张治中极善从政治上抓住人心,他在黄埔军校当党部执行委员,赢得了学生们极大支持。
张治中对蒋介石说,你能把这些学生控制住,以后天下不足为虑。蒋介石这个人爱兼职,当初当黄埔校长只不过是想多挂几个名,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学生们未来的重要性。经张治中这么一提醒,这位日后的校长,才真正进入状态。
蒋介石对张治中的信任和感激,黄埔军校共事的经历,算得上是源头。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蒋介石发现,这位文质彬彬的张文白(张治中字文白),真是个人品、道德、才能样样俱佳的宝藏人才。
二、求加入中共被周恩来婉拒
张治中不仅抓教育,还会打仗,东征陈炯明时,他担任蒋介石的参谋,直接参与指挥作战。上马管军,下马治文,令蒋介石刷新认知。
后来蒋介石组建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的第二师,蒋介石自兼师长——他真正的实职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,张治中任参谋长。蒋介石官大,不管实事,这支部队就交给张治中打理。张治中不辜负信任,短短一年时间就让这支学生军初具规模,成为一支劲旅,可见其才能。
蒋介石对张治中赞叹不已,一口气委任他七个职务:广州卫戍司令部参谋长、航空局局长、军事处处长、航空学校校长、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团长、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执行委员、黄埔军校军官团团长期。
连同第二师参谋长,身兼八职!
这种待遇,除了后来的兼职狂魔、国民党二号人物陈诚,在国民党内几乎无人能敌。
但张治中并没有飘飘然。
他固然对蒋介石的信任感激涕零,但政治上始终保持着独立的思考。
张治中崭露头角的时候,正是蒋介石獠牙初现、准备对付共产党的关键当口。
张治中屡次劝告蒋介石,总理告诫我们革命尚未成功,不可骤然对中共开杀戒搞分裂。
说也奇怪,蒋介石对异己分子——主要是国民党左派,说杀就杀,谁敢给共产党说一句公道话,马上打入另册,想尽办法肉体消灭之,廖仲恺、邓演达诸公之死,就在于此。
军调谈判:张治中苦劝多给中共8个师,蒋介石摔笔大骂你就是共党
但张治中屡屡进言,蒋介石都只是糊弄两句,表面上安抚一下张治中,背地里该怎么杀怎么杀。弄得张治中也很无奈。究其原因,蒋介石看准了张治中此人政治上无野心,不像廖仲恺、邓演达等人有巨大的政治号召力,自己能驾驭得住,所以就采取了糊弄策略。
张治中性格上可能也有一定执拗之处,认定了革命必须团结,不愿意盲从蒋介石去搞党争,而是对共产党充满好感。
张治中和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交情非常好,这也是后来二十余年张周交情的历史起点。经过深入交流,张治中的思想深受触动,感觉共产主义理论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虽说各成体系,但论其渊源、内涵和阐发,远非中国国内现有思想体系所能及。
再加上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实在太大,张治中和周一见如故,不由得提出要加入中共。
当时中共有不少党员跨党加入国民党,张治中这么做倒也不算惊世骇俗。
但周恩来考虑到张治中官位实在太高,而且又是蒋介石手下头号红人,加入中共影响太大。经向组织请示,最终婉拒了张治中的请求。周恩来向他保证,此时不便,留待后日。但中共一定暗中支持张君,使你的工作好做。
三、军事生涯22年从未与中共军队交战
张治中后来虽然至死没有等到合适的机会入党,但他对中共的革命担当钦佩终生,这也直接促成了他在国民党军中无人能破的一项纪录:22年中从未与中共军队交战。
1930年蒋介石准备“围剿”江西苏区。进兵之前,蒋介石与冯玉祥矛盾激化,在河南爆发了混战。
蒋介石在武汉成立行营,部署重兵准备向河南进攻。行营主任一职,就由张治中担任。
击败冯玉祥后,张治中立即找到蒋介石,请求辞去武汉行营主任之职,回到中央军校继续搞军事教育。蒋介石同意了,对人说,张治中不贪兵权,真乃高风亮节。
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高风亮节,张治中预感蒋介石马上就要去打共产党,他不愿和红军兵戎相见,这才辞职不带兵。
1930年10月,中原大战战事再起,蒋介石又任命张治中率黄埔系嫡系人马教导第二师、第五师、第二十一师等部队,进攻冯、阎、桂联军。张治中率部攻开封、下郑州,大败冯玉祥,又立下一桩大功。战争结束后,张治中又提出解除兵权,再回中央军校。
蒋介石已经准备马上开始进攻江西,挽留张治中留任,张治中死活不肯,终于成功避开和红军交战。
1932年淞沪事变,张治中再次出山,率军进入上海抵抗日寇。事毕后,再请解除兵权。
1933年福建事变,蒋介石调兵入闽,张治中充任领军大将,统率第四路军三个黄埔系军,长驱直入福州,解决事变。事毕后,同样的套路,再请解除兵权。
红军五次反围剿战争打得惊天地泣鬼神,张治中却独善其身,绝不参与。
蒋介石也挺无奈,这个张治中,打军阀,打日本人,平叛,叫干啥就干啥,而且都打得挺好。但就是不去打红军,你说他亲共吧,他又对蒋介石极其维护、极其忠诚。
蒋介石也不便对张治中怎么样,只好让他继续保持着这个奇怪的纪录。
四、三进延安立大功
全面抗战爆发后,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,明面上的内战基本停止了,张治中终于松了一口气,不用天天变着法辞兵权了。
国共接触开始频繁起来,张治中此时也逐渐担起与中共沟通的重任。
皖南事变爆发,周恩来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,张治中担任蒋介石全权代表。蒋介石心眼很坏,希望通过张治中与共产党的微妙关系,用软钉子挡回共产党要求停止摩擦、给区陕甘宁边区合法地位等请求。
军调谈判:张治中苦劝多给中共8个师,蒋介石摔笔大骂你就是共党
张治中感到,中共的请求都是合理合法,有益抗战大局,于是照抄周恩来提出的条件报给蒋介石。
蒋介石恼怒异常,全都不同意,弄得张治中很下不来台。周恩来安慰他,张君不必有什么负担,国民党向来是蒋先生一人说了算,你夹在中间受委屈,我们也很过意不去。
张治中心里也憋着一口气,一定要给国共合作做点什么。
1945年双十谈判前,张治中主动请缨,和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,一起坐飞机到延安,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。毛泽东欣然同意,不顾个人安危,亲赴重庆与蒋介石会面。这是当时中国乃至国际上一件大事,张治中邀请成功,可谓与有荣焉。
谈判结束后,虽然勉强达成了协议,但张治中感到蒋介石的状态不是很好,他又素来知道蒋介石的手段,于是提出有请有送,自己再去延安一趟,把毛泽东一行人送回去。蒋介石也不好说什么,如果叫一个低级别的人去送,保不齐中共怎么想、国际上怎么看,毕竟叶挺、王若飞他们就是坐国民党的飞机失事去世的。
张治中亲自护送毛泽东回延安,其实也担着很大风险。第一,亲共的名头算是坐实了,在国民党内有不少人议论他。第二,他也不知道蒋介石的暗黑手段到底有多深,到底会不会彻底不顾政治信誉,在飞机上做手脚,再弄一次意外事件。
军调谈判:张治中苦劝多给中共8个师,蒋介石摔笔大骂你就是共党
这一点,中共看得透透的,对张治中非常感动。
1946年,张治中第三次去了延安。
就是这次延安之行前后,张治中生平第一次挨了蒋介石的骂。什么缘故呢?
原来国共接受美国的军事调停,由国民党主导进行全国性的军队整编,中共提出,把部队员额缩减为24个师,最少也不能少于20个师。
但蒋介石不同意,只让中共保留12个师。
张治中反复劝说,国民党军明面上50个师,纸面下还有海军、空军、特种兵、工程兵等,这些加起来近百万,这都不算在整军方案里,我们比中共多了三倍(国民党军约400万人,中共近100万)。即使这样,中共同意裁员,只保留20个师,这已经很有诚意了,委员长再不同意这事就没法办了。
蒋介石拿着张治中递过来的方案,听到这里,气得狠狠把毛笔摔到地上,墨汁飞溅,大骂:文白,你就是个共党!
美军的军调代表马歇尔当时正在外面等着,听到动静不对,进屋问:“what happened?”
蒋介石听了翻译后,气呼呼地说:“我正在和共产党代表谈判。”
张治中又是好气又是好笑,对翻译说,这句别直译,说点别的糊弄一下马歇尔。
后来经过再三劝说,张治中又是哄又是劝,终于说服蒋介石,在原方案的12个师基础上,再让中共多保留8个师。
后来张治中带着整军方案到延安双方会签,周恩来举办了宴会庆祝,张治中举杯对在座的中共高官们说:“你们将来写历史的时候,不要忘记张治中三到延安这一笔。”
五、弃暗投明
张治中为国内和平、国共合作费尽了心神,这是国共双方都有目共睹的。
蒋介石心里很明白,张治中这个人并没有坏心,只不过他坚持的理念与自己不一样。之所以没有把他当异己份子,是因为当年张治中说过,我不会因为蒋介石的要求去反共,同样不会因为左派的要求去反蒋(指的是当年邓演达等左派拉拢他反对蒋介石)。
蒋介石听说后非常感动,一直把张治中视为最亲近、最得力的幕僚和将军。
但两人在政治理念上分歧,靠个人情感终究无法弥补。
张治中自以为重庆谈判、军事调停谈判,为国内和平出现做出重要贡献,其实任何纸面上的东西,都无法约束蒋介石。1946年谈判协议墨迹未干,蒋介石就发动了进攻中原解放区的战争,全面内战就此开打,张治中郁闷了很久。
三大战役结束后,蒋介石下野,让李宗仁出来当替罪羊,去和中共搞和谈,他仍然在幕后操纵一切。
张治中被任命为国民党和谈首席代表,率团去北平进行和平谈判。
军调谈判:张治中苦劝多给中共8个师,蒋介石摔笔大骂你就是共党
张治中知道,李宗仁什么也定不了,能点头的只有蒋介石。去北平之前,他怀着复杂的心情去奉化溪口拜见蒋介石,向他当面请示谈判的底线和条件。
蒋介石一开始非常抵触,对张治中再次不顾仪态地大动肝火,指责李宗仁要把自己逼上绝路,还想把自己赶到海外,作为一党领袖,势不出走。而且奉化是自己的老家,谁也别想赶自己离开家。
张治中见蒋介石在政治末路时,仍然如此激动,执着于无关紧要的事,感到愈加苦闷,这位政治领袖,已经不是25年前那个意气风发、以大局为重的蒋校长,完全成了个短视、恐慌的失败者。
张治中第一次去奉化,问清楚了蒋介石对谈判的基调,回到南京和李宗仁作了商讨,开成基本谈判条件,第二次赴奉化给蒋介石汇报。
蒋介石这次不再抱怨和发脾气,而是温言对张治中说,你担负着重任,一定要小心。
对具体的条款,蒋介石没多说什么,只是告诉张治中,隔江而治实现不了,也可以退到湖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四省。
言下之意,现在提什么条件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到北平和中共面谈,你张治中是这方面的高手,就看你现场发挥了。
临走前,张治中到蒋介石母亲王氏坟前鞠躬致礼,蒋介石站在旁边,不住地说“谢谢”。张治中自此告别了蒋介石。
这对主臣搭档,从此再也没有会面。
张治中到北平谈判,对中共提出的惩办战犯等条件,不敢同意也没法同意,蒋介石也好,李宗仁也罢,在这种条件上寸步不让。至于什么划江而治,在中共大军雷霆万钧的攻势面前,根本就是虚弱无力的哀求。张治中在政治上已经完全丧失了希望,一生奋斗的事业,挂上蒋介石这个负号,完全都成了泡影。
1949年4月16日,中共提出的《国内和平协定》,由国民党谈判顾问黄绍竑、屈武带给南京政府,李宗仁、白崇禧看后指责黄绍竑,说这样的条款,亏你也带得回来。屈武到溪口给蒋介石看《协定》,蒋介石看后大骂:“文白无能,丧权辱国。”
其实这能怪张治中什么无能,原本中共提出的谈判条件更加令国民党一方颜面无光,这个语气稍微和缓的《协定》最终版,是张治中拼命舍着脸面,靠着和周恩来的个人关系,提出40多条修改意见,才争取到这样的。若是把第一版文字拿给蒋介石,说不定总裁先生要当场开骂娘希匹了。
南京政府宣布拒签和平协定,张治中早已料到事情会是这个结局,黯然准备离开北京,最后一次去给蒋介石复命。
周恩来极力挽留,还主动把张治中的家属接到北京,张治中政治上穷极无路,看到中共如此深情厚意,终于答应留在北京,为建设新中共国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。